一、志愿填报考虑因素
志愿填报时,首先应该认真了解新高考招生录取的相关办法和规定,知晓自己所在类别的志愿设置和相应投档录取规则。然后,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基本的考虑包括:
(1)成绩的高低。这是考生填报志愿的基础因素,直接决定了可选择的院校的层次和专业去向。包括总分、位次、单科成绩等。
(2)院校综合情况。院校是考生选择志愿的重要因素,将决定与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到哪里去学习、学些什么。考生在选择时,既要看院校的历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综合办学实力。
(3)专业和就业。专业是考生志愿选择的核心因素,关系到大学学习的兴趣和职业趋向。重点大学有优势专业,普通院校也有特色专业,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不能简单一概而论,考生应该根据自身爱好、个性特长及院校选考科目范围进行专业选择。专业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关,有的专业报考时很热门,但到就业时却成了冷门,需要考生理性判断。
(4)身体等条件。专业与身体状况有关联,有的专业受视力、色觉、器质性健康状况的限制;部分院校按专业学习要求,会对单科成绩和外语口语等方面提出规定;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和中外合作专业收费较高,其志愿选报还应考虑家庭经济状况。
二、考生选择专业院校
选择专业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
1.首先考虑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
2.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有时专业名称相似,但是学习内容和将来可以从事的职业大不相同。例如口腔医学,授予医学学位,可从事医生工作;口腔医学技术,授予理学学位,从事假牙设计制作,不能从事医生工作。
3.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选择院校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
1.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方式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2.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院校。
三、高考志愿填报方式
高考志愿填报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1、无调剂填报
采用“院校+专业”的报考方式,即1所院校+(5-6)个专业志愿为一个大学志愿。
2、调剂填报
采用“专业+院校”报考方式,以“1个专业+1所院校”为一个大学志愿。
四、高考志愿填报流程
高考志愿填报主要是线上完成,考生可以自己在家或者网吧使用电脑填报,也可以在学校电脑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填写,具体的填报流程如下。
1、阅读招生计划
考生报考前要对自己所报考院校的招生简章有所了解。看看是否有特殊的规定。
2、登录省招办网页
打开浏览器,登录省招办指定网页。
3、首次登录之后需要修改密码
考生登录网上志愿填报系统的时候用户名是考生准考证上的报名数字,初始密码是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号,首次登录之后考生必须修改密码。
4、阅读“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
登录网页之后考生需要按照要求修改信息并阅读“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然后再进行其它操作。
5、选择批次,填报志愿
选择自己的填报批次进入页面填报,选择第一批次本科志愿,考生就点击“第一批次本科”,选择第二批次本科志愿,考生就点击“第二批次本科”。不同批次不同序号的院校志愿和不同序号的专业要填到对应的志愿栏目中。
6、填完所有的信息之后考生需要仔细检查核对,不要出现错误。
7、保存志愿。
更多推荐
网友评论